切换城市

首页
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
庞静

庞静 暂无评分

管理能力 中层管理

讲师官网:http://pangjing.sougen.com.cn/

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
仅需5.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仅限聘请讲师授课

立即购买

庞静二维码
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
任意分享朋友圈
  • 查看详情>>   暑期将至,很多大学生开始找工作、找实习单位、找暑期工等等,最近我公司旗下的植涯(职涯)俱乐部(年轻人成长发展的服务平台)也收到不少学生们的需求甚至是种渴望。其中,我虽然感受到了些许无奈,但更多的是孩子们的朝气,孩子们越来越积极和主动了。     但是,学生们努力了很久,却找不到单位录用。不少同学开始找原因,有些归结于本科前两年绩点不高,转而投向考研,希冀“重新来过”;有的归咎于证书不多,于是盲目考证,英语六级低了一两分,也硬要重考;有的归咎于兼职或实习经历太少,于是不求质量只求数量地实习。     因而,更多的同学开始努力寻找实习单位,预通过实习敲开就业之门。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找实习单位、如何把握实习机会?      职业规划:找实习,先从找自己开始     如果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哪些优势、适合做什么工作,求职必然是盲目的海投。     关于职业规划的五个问题    一、我在哪方面具有优势,让我胜于其他人?    二、我有哪些兴趣?这些兴趣适合做哪些行当?    三、我的性格是怎样的?和人、事、概念、数据有关的事情,我更喜欢哪一类?    四、我的价值观是怎样的?什么样的目标才是我追求的?    五、我的优势、性格、兴趣、价值观,适合哪些行业、雇主、职位?它们具体是做什么的?     首先,怎样确定自己的核心优势?可以先盘点一下所有过往的“好经历”,生活、学习、工作上的都可以,目的是要从这些“好经历”中提炼出引领你成功的“因子”,那就是你的优势。有了“好经历”,就要对它们进行提炼:用一个短语概括该经历体现的技能,例如良好的口头交流、自主性强、有胆识、创造性等。再对这些短语按照“人、事、数据、概念”四个维度进行归类,你会发现自己的优势集中在某几块领域。     第二,如何判断自己的职业兴趣?推荐国际上通用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完成测评后会得到一组代码,比如“R(现实型)-A(艺术型)-S(社会型)-E(企业型)-C(常规型)-I(思考型)”中的一至三位字母的组合,代表了你的职业兴趣类型,这又指向了一个职业族群。     按照美国大学考试中心开发的“工作世界地图”,把工作系列分成12个区域。一个工作系列的位置是基于其首要的工作任务:数据、概念、物、人。六种职业类型(霍兰德分类)在地图的边缘标了出来,并细分出26类职业族群。选择何种职业族群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相邻的职业也可以参考。      应聘岗位:参与其中,先熟悉游戏规则     大型企业在招聘实习生时会专门做一个实习生项目,例如IBM的蓝色之路。除常规的收简历、单面外,也会采取笔试、群面等,形式不亚于常规岗位的招聘。要参与其中,必须先熟悉游戏规则。     先说群面。群面通常有两种类型: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前者更注重求职者在团队中的角色,后者更侧重逻辑分析能力和商业敏感度。通常来讲,群面是职场中团队合作的一个缩影,是“竞合”的体现。     同学们首先要了解自己适合扮演的角色。角色没有好坏之分,关键要对应自己的性格,和团队中的相对位置。两个原则:做真实的自己,并且对团队的最终方案作出较大的贡献。     还有一些忌讳。比如面试者要懂得控制时间、掌握分寸。根据BruceTuckman的团队发展阶段理论,一个团队的演变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组建期、激荡期、规范期、执行期。那么在小组讨论刚开始,就提议进行投票表决是不恰当的,应当让组员进行充分讨论,在脑 力激荡之后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再进行表决。在小组讨论的最后阶段,当大家快形成结论时再提出方向性的异议,也显得不合适。如果有异议,最好在前期就提出,这样有利于团队的效率。     群面的技巧:     1.仔细倾听别人的想法并给予反馈    2.及时对别人正确的想法予以支持    3.适时提出观点,并设法得到小组成员的支持    4.对别人的方案提出创造性的改进    5.在混乱中引导讨论走向正确的方向    6.在需要妥协的时候妥协,以便小组在截止时间前达到结论    7.能够对整个讨论进行领导     忌讳的行为:    1.完全忽略别人的论述    2.不友好地打断别人    3.啰嗦    4.太负面的语言表述    5.搬出教条的模型以期压服别人    6.否定一切,过于激进      积累经验:在实习中,找到你的职场贵人    美国就业部门曾作过一项联合调研,结果显示企业招聘的渠道和求职者的求职策略呈反比状态,也就是说企业80%的招聘渠道,只有20%的求职者会使用。当大多数求职者还停留在网上海投时,大多数企业招聘通常先考虑内部招聘或内/外部推荐,因为成本较低并且可信任度高。    找实习单位也是一样。这里来说说一位上外女同学的例子。刚入校时,她加入了学校的一个国际学生社团,为了在邀请HR和职业经理人来校做讲座时便于沟通,就印了自己的第一套名片。后来,她打听到在市区有各种白领聚会、商业论坛、海外商学院举办的校友活动等,她觉得那里能结交更多的职场贵人,便积极参与其中。在此期间,她有了第一套正装、学会了社交的商务礼仪,更重要的是越来越有职业素养,每次活动结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所有新认识的人发一封跟进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注意与他们保持联络,比如约他们喝咖啡,向他们了解职场信息,也让这些潜在的贵人更加了解她。到大三找实习时,她很轻松地获得不止一个实习机会。这就是职场人脉的作用。    在新加坡、美国,不少大学就业中心给学生开设的求职技巧课程中,都有一门叫“建立职场人脉”。我见过很多外国学生大一时就有了自己的名片。所以,我的建议是,同学们先印一套名片,没有工作称谓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这张小卡片是你在社交场合的自我象征。然后参加一些职场新人和职业经理人的聚会,例如商业论坛、校友聚会、商会举办的酒会等。     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打开你自己”,勇于和陌生人交流。记住,这个过程不能太急于求成,从认识到深入了解,再到给你帮助和机会,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要避免过于功利。     最后,祝愿同学们顺利找到实习单位或者理想工作。也欢迎大家关注“植涯”俱乐部(Career Club),希望它能带给大家更多的帮助。  
  • 查看详情>> 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冲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道,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 3k-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 ­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象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 二、 根源 ­ 你工作快乐么?你的工作好么? ­ 有没有觉得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很不开心?有没有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有没有很想换个工作?有没有觉得其实现在的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有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当初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实在不适合自己?你从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么?你每天开心么? ­ 天涯上愤怒的人很多,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你为什么愤怒? ­ 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 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我也是,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 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 三、什么是好工作 ­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那个时候学生们只想出国或者去外企,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去了盛大,陈天桥创立的盛大,一家民营公司。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却不敢不加班,因为“你不干有得是人干”,大部分情况下会找个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来管你,而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想清楚了么?500强一定好么?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 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都到美国了,甚至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最近到国外去了。出国真的有那么好么?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还是在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地挣扎着,至今只有一个正经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拿到个正式的教职。国内的教授很难当么?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没有人照顾,有好几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出国,真的这么光彩么?就像有人说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没有入现在这个行业,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就会很失败?不见得。 ­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 四、普通人 ­ 我发现中国人的励志和国外的励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而前者则需要用999个失败者来堆砌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 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5岁…… ­ 所以请你在想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要得“现实”一点,你说我想要做李嘉诚,抱歉,我帮不上你。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这种人,是靠命的,看我写的这篇文章绝对不会让你成为他们,即使你成为了他们,也绝对不是我这篇文章的功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真正当皇帝的只有一个人,王侯将相,人也不多。目标定得高些对于喜欢挑战的人来说有好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反而比较容易灰心沮丧,很容易就放弃了。 ­ 回过头来说,李嘉诚比你有钱大致50万倍,他比你更快乐么?或许。有没有比你快乐50万倍,一定没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乐一两倍,甚至有可能还不如你快乐。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和别人比赛,比谁要得更多更高,比谁的目标更远大。虽然成为李嘉诚这个目标很宏大,但你并不见得会从这个目标以及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获得快乐,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须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能够使你获得快乐的东西,那才是你想要的东西。 ­ 你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把它称之为目标,目标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别人远大而不好意思,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乐却是一样的。我们追逐成功,其实追逐的是成功带来的快乐,而非成功本身。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攀比的心态蒙住眼睛,忘记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忘记了是什么能使我们更快乐。­ 社会上一夜暴富的新闻很多,这些消息,总会在我们的心里面掀起很多涟漪,涟漪多了就变成惊涛骇浪,心里的惊涛骇浪除了打翻承载你目标的小船,并不会使得你也一夜暴富。“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我们这些普通人既没有当贼的勇气,又缺乏当贼的狠辣绝决,虽然羡慕吃肉,却更害怕挨揍,偶尔看到几个没挨揍的贼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动,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贼,却也不敢。­ 我还是过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乐,至少,晚上睡得着觉。 ­ 五、跳槽与积累 ­ 首先要说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个性,天涯上或许会有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叫好,煤气公司电话公司不会因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免了你的帐单。当你很帅地炒掉了你的老板,当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账单还是要照付,只是你赚钱的时间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没人受损失。­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所以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至于是否会因此让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就像围城里说的,“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去。”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 我非常不赞成在一个行业超过3年以后换行业,基本上,35岁以前我们的生存资本靠打拼,35岁以生存的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很多时候的跳槽是因为觉得失去兴趣了,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工作两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手下,和领导的关系,在业内的名气……还都是远远不够的,但稍有成绩的人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客户关系铁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实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 ­ 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 六、等待 ­ 这是个浮躁的人们最不喜欢的话题,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因为会引起太多的争论,而我又无意和人争论这些,但是考虑到对于职业生涯的长久规划,这是一个躲避不了的话题,还是决定写一写,不爱看的请离开吧。 ­ 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这个,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我几乎能想象得出来他们借酒浇愁的样子,我也能想象得出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窘迫。在他们一生最中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如果当时的他们总念叨着“成功只是属于特权阶级的”,你觉得他们今天会怎样? ­ 曾经我也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却要坐在我的头上,年纪比我大就一定要当我的领导么?为什么有些烂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赚钱?为什么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人能那么容易赚钱,而轮到我们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正规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社会里挣扎奋斗了,他们在社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他们有的我都想要,我这不是在要公平,我这是在要抢劫。因为我要得太急,因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 ­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至少,你还年轻,你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债。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你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 在最绝望的时候,我会去看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Maguire》,让自己重新鼓起勇气,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还是有希望。当所有的人离开的时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弃。每天下班坐在车里,我喜欢哼着《隐形的翅膀》看着窗外,我知道,我在静静等待,等待属于我的那一刻。 ­
  • 查看详情>> 11月收到《科技创业》创刊杂志的约稿我很是荣幸,可就写什么我有了一丝困惑,我从事的是企业管理咨询行业,起初琢磨着我的职业和杂志的关联,想想,“科技”二字固然和我没有直接沾边,倒是科学可能沾点边----科学的管理方法在企业的运用。结果,编辑告诉我,让我写写创业的体验,一下子我就晕了,创业?!天啊,岂敢写什么收获啊!从打工仔到创业老板,身份的转变是已有几年,但是我还是刚刚起步的新兵,不敢说什么经验,那么,就写一点点目前感受到的心得与创业同道者交流和共勉。 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经常也有问及父母,小时候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呢?自己似乎想不太起来了。大人们也只是笑笑说:‘那时候你是个“娃娃头儿”!’。每个人似乎年少时都有理想,或者说是梦想,我曾听说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一个教育机构研究少年理想是否在长大后可以实现,及实现的概率。学校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作文,作文记录了学生们的理想,学生们并不知道学校会将作文本保留20年,结果多年后的学校校庆聚会,邀请了学生们回校,公布了这个研究结果,其中百分之三的学生实现了自己儿时的立下的理想,我记不清是哪位国务卿就是其中之一。这个研究验证,只要我们一开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坚持不变于追求这个目标,成就这个理想的可能几乎是百分之百;但是如果你半途而废,只是顺其自然,又社会或家庭的安排随波逐流了,甚至有些人都忘记了少年时理想,那么他们多年后现状就会和当时许下的理想大相径庭甚至是背道而驰。   对于刚刚起步的我来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样是创业,创业有很多不同,有人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资源不同、专业不同、资金实力不同、性别不同等等等等。我不是大学毕业就创业的,我经历了勤工俭学、小公司、知名企业、上市公司等等,最终在一个契机下迈出了这一步,这一步的迈进不论对错都令我不能回头。那么,我就学着总结些我理解的创业元素: 一、树立目标,并逐渐清晰化:为何说到这点呢?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说,定目标,这是一定的,又说一遍,纯属废话。可是,目标是什么呢?它从哪里来呢?又有谁能马上说清呢?目标的清晰是不易的,有过经历的人可能会有同感,那就是有时候你的创业开始并不见得是你深思熟虑的结果,它只是你人生计划中的一个“目标”而已,不知觉你就走上了创业这条路。比如我,我是不想在为公司的“目标“(项目从属地)而随意随时出差了,而又不能找到一个我满意的工作平台。当时,和几个朋友一起投资进行些小贸易,但是发现我和我的同伴都不是把它当作理想的,只是一时过渡,而且我们也都不适合,从骨子里我们似乎就看不上做销售的行当(当然是不对的),老实说,与其说是看不上这职业,不如说是自己玩不转更恰当。后来,又有机会一起投入其他行业,长话短说,就是最后也无疾而终了,原因就是隔行如隔山,眼睁睁看着懂行的人骗我们。目标没有变啊?!还是想创业啊,这对我来说,是青年时的梦想。但是同样是创业,这只是个大目标,还是要将它细化,规划好。 二、了解自己,了解资源,了解趋势:这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天时、地利、人和。很幸运的是,我二十岁出头,由于我当时的职业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我接触到了“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对它产生了一些兴趣,发现它告诉我们人生要有规划,而且不仅仅是时间的计划,而是从性格、兴趣、潜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自己,“算”出自己适合做什么,和自己的内心的渴望想联系,而且根据已经经历的人生历程挂钩,贴切的认知自己该往何处去,这可与算命是两回事啊,现在很多年轻人越来越依赖于算命这种手段来预知自己的未来。不是有话讲:信则有,不信则无嘛!其实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未来有太多的未知元素,所以很难算准,但是如果我们学会了解了自己,我们可以享受过程中的变化,还有对未知的好奇。了解了自己之后,就开始了有意识的积累,那就不是潜意识无序的积累了,然后就是总结已有的积累,循序渐进。不是国家都有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嘛,我们用在项目分析中也常用SWOT分析,其实用在咱们自己身上也很合适,也要分析下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中,我们的优缺点、危机和机会又都有哪些。然后,我们就逐渐知道了自己明确的方向,我现在的方向是聚焦在房地产行业链企业的管理顾问、品牌建设、项目管理和人力整合。随着资源的积累,现在也开始捆绑着投行进行一些运作。有时候不要怕起步时的目标小,其实有时候随着累积,你的小车不仅仅是被自己推着,会无形中被很多人帮着一起推的,可能起初连自己都还不知道呢。 三、建立和整合人力资源:这个听起来也很简单,其实人生中,我们陆续会认识很多很多人,可能大家静下心来数数,简直是不计其数。可是,又有几个是你平时关注、关心和常来往的呢?恐怕结果是为数不多,甚至不超过双手的手指头。大家都知道做生意,需要人脉,这时候似乎又很务实,或者说很势利了,有些人是帮不上你什么忙的,只是个玩伴。那么,怎么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准确的人际交往上呢?老实说,我也正在摸索,还做不到在人际上用好有限的时间。这方面我只是知道很重要,可是没有什么好方法,再积累些日子之后与大家分享吧。不过,我知道一句话,老子言:“预想取之,必先予之”。 四、心态的平衡与控制:相由心生。大家可以观察下身边的同事、伙伴、亲人,对了,照照镜子,还可以看看自己。你是否活在开心中?你每天的情绪是否是由自己控制的?你的心境是否平和?和身边的事务和环境是否和谐?心态平衡么?如果你说这根据事件会不停的变化啊?实际上,你想想看,你是否愿意和一个性情变化很大,忽上忽下的人相处?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一个团队中的一员,更多的应该带给团队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见得天天激情万丈,但是至少是平静的安全感。如果自己的情绪都不稳定,又如何感染身边的人,如何积极的带动大家呢,更不能做到好的影响了。最近,接触到了《吸引力》这个理念,研究它的人很多,看到它的影响力,我觉得我不是科学家,不能解释其中的奥秘,但是它绝不是心理暗示这么简单,通过学习,我相信我的振动频率随着我自己的修炼,可以感染到我身边的伙伴和朋友,把我积极的心态传播。让我们学会控制自己吧,将是成熟的又一体现。 五、坚持不懈:有太多的例子告诉我,凡是不坚持,都是半途而废。坚持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也不是说错误的就一定要坚持。所以,又回到了那么什么该坚持什么不该坚持呢?经常听到有人说,如果当时我再坚持一下,那个事情就做成了,我就得到了什么什么的。这种,后悔的话,听到的不计其数,可是还是会有人永远的说下去。那么,我理解,只要是不违法、违规等大原则的问题时,我们树立了目标就要坚持,坚持很难,尤其创业这条路上,困难很多,随时都叫人苦不堪言,无力面对,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内心告诉自己继续努力,睡一觉,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有志同道合的合伙人的朋友们,那你们更是幸运的,和伙伴们一起拥抱一下,喝顿小酒,互相勉励,有朋友同路,同甘共苦还有什么不能坚持呢! 六、宽容与严格:有胸怀的人,一定是个有魅力有影响力的人,一定是吸引很多同道人的人。无论你多么爱财,还是要记住,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做人要宽容,是人就不完美,就有可能犯错误,允许同事伙伴犯错误,一同改正错误。但是不是不要原则,比如,我曾忍痛劝退了我手下一名业务骨干,我提醒暗示了他二次不能“挖公司墙角”,但是他还是勇于挑战公司的制度,事不过三,无论你是否业绩优良,一概清除!宽容也是有限度的,一味的无原则的大度,也是错误,那就是纵容。严格即是大爱!   上面是作为创业圈中的一员一点心得。下面是我作为一个专业的职业规划师,研究了创业者该具备些什么素质。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性格显性的用什么体现呢?行为习惯,而引发行为的是什么?是兴趣趋向。我创业的德志思国际投资顾问公司旗下成立了一个“植涯Club”(职业生涯俱乐部),我们的口号是:“一切从兴趣出发”!加盟了很多对生涯规划感兴趣的朋友们,其中不乏创业人士。我在此总结一些创业成功人士的共性,与大家分享:   1、有赚钱的强烈念头,有欲望,有野心,有社会责任感; 2、踏实肯干,有想法即付诸行动,敢于碰,善于磨,勇于抓住机会; 3、有明确目标,并且不断修正目标。兴趣和目标紧密结合; 4、不言败,越挫越勇,肯奋斗,跌倒再爬起来; 5、脑筋活,善于发散思维,勇于创新、“鬼电子”多,出奇制胜; 6、肯从手低的活开始干,脸皮厚,不怕羞,不怕被人瞧不起; 7、超级自信,充分发挥潜能,‘谁说我干不了?’; 8、个性豪爽,干净利落,不拘小节,把握时机,果决; 9、善于倾听,绝不一言堂,但勇于决断; 10、    人际关系丰富,好友敢言,支持到位; 11、    智商小于情商,胆商大于情商; 12、    现实主义和完美主义交替。   都说现在是个比速度的时代,是个速成的年代。但是,我却觉得现在到了一个“比慢”的时代,社会变化速度减慢,对精致、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现在要学着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久,只有做久,才可能做强、做大,才能向百年基业靠拢。也许每个人都有使命,我也有改变什么的使命感,呵呵,不过,我拯救不了世界,不能像骇客帝国中的英雄们。可我不想成为昙花,如果能成为明星,那就成为实力派明星吧,使自己历久弥新。 曾经有个朋友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玩笑说:“公司不倒,自己不老。”!   谢谢! 祝各位创业者愈挫愈勇,成功在即!都坚持自己的理想!
  • 查看详情>> 近期由于做企业管理咨询,频繁的往返于天津、河北等地,在和谐号上偶有和身边陌生人交流,大家聊聊职业聊聊未来的彷徨。很多人,不仅仅是年轻人,都有个习惯是在辞旧迎新之际,总结本年度的收获,展望和规划未来或者来年的计划,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等等内容。不知道是否其中绝大多数人会发现,往往计划的很好,但是每年真正成就和实现的寥寥无几。甚至很多人在不停的想,不停的做着计划,却不停的告诉自己这个计划实行起来是多么的困难等等,总而言之设置的不仅仅是计划,其实是障碍和理由。自己扪心自问,自己虽然是个专业的职业规划师,难道真的自己做到了,计划就严格努力的去执行?   花时间发愁和徘徊,是等待成本。 花时间尝试和挑战,是突破成本。   举个例子:我在城际列车上遇到一个年轻的女学生,无意间谈及了职业理想,她说09年考研,并且是自己一直感兴趣的的金融专业,但是结果失败,可是意外地得到了一份银行的工作,甚是羡煞了同学和朋友。可是人的通病是容易虚荣,自己也窃喜了很久。可是,心中还是有个愿望就是想考研,但是又怕考不上,不知道今年是考还是不考?我问她,为何害怕?她怕工作影响学习,最终没考成,浪费时间;但是不考始终不安心,已经犹豫思量了半年多了。 我问她,去年每天她用在学习的时间有多少? 她说去年每天3-4个小时,学了大约3个月,考前一周又磨了下刀,强攻了一下,就差5分考上。郁闷难过了好几天。 我又问她,现在你每天思考和烦闹考研这件事情大概花你多少时间? 她说从工作开始到现在(6个月)几乎每天都在想,上班下班都想,上班其实也不那么踏实,纠结极了。 这位女生用来郁闷的时间至少是6个月,和我交流的时候,说明她的这种等待还在持续中。而去年她差几分就考过了,每天才用4小时,用了大约3个月,考前突击一周,简单计算成本,也能看得出等候的时间比突破用的时间还要长,而且是无限持续的状态。 在这个故事里面,这个人陷入一个这样的心智模式:越等待,越没有时间和信心;越没有时间和信心,就越不敢考研。这个人会在今年考研前最终放弃,在新的一年,等待的焦虑会继续消磨这个人的信心和能力,一直到她终有一天完全放弃为止。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敢行动的怪圈。自己吓唬自己。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我的一个朋友,自己创业,有一个误区无法突破,他听到这个“等死模式”之后,做了一个小小的尝试,结果一试验运气很好成功突破,建立了新的自信心。我问他是什么事情成功了,原来这几天,他一直在纠结自己是不是该给一个大客户打电话。这个客户是她的一个重要资源:如果打了,她担心人家觉得自己是刚创业的公司;如果不打,这个单子肯定就没有下文了。比这个更加纠结的是,他已经为这个事情头痛了一星期,开始失眠,和家人开始莫名的发脾气,面对客户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与其在等死模式中消耗自己的心力与体力,还不如去试一试!他克服恐惧心理,勇敢地拨通电话,结果是惊喜地听到对面的客户爽快地答应自己,对方还开玩笑责怪她说:为什么现在才说,还以为你们没兴趣做这单业务呢。虽然这有运气存在,但是必定不试你怎么知道不能成功呢?所以要敢于尝试和突破自己,勇敢行动。   一旦你陷入了等死模式,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进入突破模式!挑战和突破可能会有暂时的痛苦,但是等死必然就是往死亡的方向发展,带来更多的不可逆转的损失,必定时间对人是最公平的也是最残酷的不可复制的资源。《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道:“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希望今年不要再无目的的徘徊,而是有步骤的进步和等待该等的时机!与大伙共勉。
  • 查看详情>>  我作为职业规划师中的一员,我倡导一句话:一切从兴趣出发!是希望大家发现自己潜在兴趣和能力,将其发挥极致;也希望有孩子的家长能有意识的启发孩子找到兴趣突破和延展自己的个性。但,职涯规划不是“由着性子来”的代名词。不论是70后还是80后90后,我们做什么首先要脚踏实地,对得起时间。                                                                         ---- 庞静 以下文章不知道原创是哪位有心人了,是我的一个地产公司好友转载分享的,我看过觉得是个不错的职业规划的案例,转载与大伙共勉。 1,几年前,公司招了大批应届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的新新人类。平均年龄25岁。那个新的助理,是经过多次面试后,我亲自招回来的一个女孩。名牌大学本科毕业,聪明,性格活泼。私下里我得承认,我招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她在大学里优秀的表现之外,还因为她写了一手漂亮的字。女孩能写一手好字的不多,尤其像她,看起来长发飘飘,多么女性化的一个姑娘,一手字却写的铿锵倜傥,让我对她不由多了很多好感。 ­   ­ 手把手的教。从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她也学的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一上手就熟练。跟各位同事也相处的颇融洽。我开始慢慢的给她一些协调的工作,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分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和沟通让她尝试着去处理。 ­ ­ 开始经常出错。她很紧张,来找我谈。我告诉她:错了没关系,你且放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遇到问题了,来问我,我会告诉你该怎么办。仍然错。又来找我,这次谈的比较深入,她的困惑是,为什么总是让她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我当时问她:什么叫做不琐碎的工作呢? ­ 她答不上来,想了半天,跟我说:我总觉得,我的能力不仅仅能做这些,我还能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那次谈话,进行了1小时。我知道,我说的话,她没听进去多少。后来我说,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先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发生。然后循序渐进罢。 ­ ­ 2,半年以后,她来找我,第一次提出辞职。我推掉了约会,跟她谈辞职的问题。问起辞职的原因,她跟我直言:本科四年,功课优秀,没想到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却每天处理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情。没有成就感。我又问她:你觉得,在你现在所有的工作中,最没有意义的最浪费你的时间精力的工作,是什么?她马上答我:帮您贴发票,然后报销,然后到财务去走流程,然后把现金拿回来给您。 ­ ­ 我笑着问她:你帮我贴发票报销有半年了吧?通过这件事儿,你总结出了一些什么信息? ­ ­ 她呆了半天,答我:贴发票就是贴发票,只要财务上不出错,不就行了呗,能有什么信息? ­ ­ 我说,我来跟你讲讲,当年我的做法吧:98年的时候,我从财务被调到了总经理办公室,担任总经理助理的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跟你现在做的一样,帮总经理报销他所有的票据。本来这个工作就像你你刚才说的,把票据贴好,然后完成财务上的流程,就可以了。 ­ 其实票据是一种数据记录,它记录了和总经理乃至整个公司营运有关的费用情况。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一堆数据,其实它们涉及到了公司各方面的经营和运作。于是我建立了一个表格,将所有总经理在我这里报销的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联系人,电话等等记录下来。 ­ 我起初建立这个表格的目的很简单,我是想在财务上有据可循,同时万一我的上司有情况来询问我的时候,我会有准确的数据告诉他。通过这样的一份数据统计,渐渐的我发现了一些上级在商务活动中的规律,比如,哪一类的商务活动,经常在什么样的场合,费用预算大概是多少;总经理的公共关系常规和非常规的处理方式。等等等等。 ­ 当我的上级发现,他布置工作给我的时候,我会处理的很妥贴。有一些信息是他根本没有告诉我的,我也能及时准确的处理。他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了他我的工作方法和信息来源。 ­ 渐渐的,他基于这种良性积累,越来越多的交待更加重要的工作。再渐渐的,一种信任和默契就此产生,我升职的时候,他说我是他用过的最好用的助理。 ­ ­ 说完这些长篇大论,我看着这个姑娘,她愣愣的看着我。我跟她直言:我觉得你最大的问题,是你没有用心。在看似简单不动脑子就能完成的工作里,你没有把你的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她不出声。但是收回了辞职报告。 ­ ­ 又坚持了3个月,她还是辞职了。这次我没有留她。让她走了。 ­ 后来她经常在MSN上跟我聊天。告诉我她的新工作的情况。一年内,她换了三份工作。每一次都坚持不了多久。每一次她都说新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工作。05年的时候,她又一次辞职了。很苦恼,跑来找我,要跟我吃饭。我请她去写字楼后面的商场吃日本料理。吃到中途,忽然跟我说:我有些明白你以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 ­ 3,所谓的职业生涯,其实你很难预测到你将来真正要从事什么工作,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有关。大多数人,很有可能将来所作的工作,跟他当初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从22岁大学毕业在26岁之间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养成了怎么样的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指的是: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是否学会了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的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别人更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处理好它们。具备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长为一个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 ­ 人都有惰性,也都愿意用那些用起来顺手的人。当你具备了被人信任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渐表现出你的踏实,聪明,和细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就会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被你顺利完成的工作,谁愿意说三句话甚至半小时交待一个怎么都不明白的人呢?沟通也是一种成本,沟通的时间越少,内耗越少,这是作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 ­ 当你有比别人更多的工作机会去接触那些你没有接触过的工作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多的学习机会,人人都喜欢聪明勤奋的学生,作为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   ­ 一个新手,大多数新手,在这四年里,是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的。但是这四年的经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不在乎年轻时走弯路,很多人觉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没什么了不起。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工作,循序渐进的、隐约的,成为今后发展的分水岭。 ­ ­ 漫不经心的对待基层工作的最大的损失,就是将看似简单的事物性处理方式,分界成为长远发展的能力问题。 ­ ­ 聪明的人,总是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时间长了,他会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抱怨那些看起来资质普通的人,总能比自己更能走狗屎运。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会讨领导欢心。等等等等。慢慢的,影响心态。所谓的怀才不遇,有时是这种情况。 ­ ­ 工作需要一个聪明人,工作其实更需要一个踏实的人。在聪明和踏实之间,我更愿意选择后者。 ­ ­ 而踏实,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条件没有太大关系。

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

0755-83802522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可信网站 百度信誉,放心访问 支付宝-特约商家 网络警察